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_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拟南芥(2n=10)是自花传粉植物,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
A_B_ |
aaB_ |
A_bb或aabb |
花蕊分化情况 |
有雄蕊和雌蕊 |
只有雌蕊 |
无花蕊 |
(1)花蕊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由表中可推知,基因决定拟南芥花蕊的发生。如需对拟南芥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条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Bb的拟南芥种群自交,F1中能分化出雌蕊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若让F1植株继续繁殖若干代,预计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将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与亲本相比,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为什么?。
(3)目前主要利用浸花转基因法对拟南芥的性状进行改良,主要流程如下:
从流程图中可知,该育种方法选用了作为标记基因。与传统转基因技术相比,浸花转基因法不需要使用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育种速度。
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下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线粒体外膜的主要成分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时可用染液进行染色;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线粒体常用的方法是。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期,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的场所是(细胞器)。
(3)从图中M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阶段关系密切。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图中编号)过程。
科学家将四种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细胞,发现皮肤细胞可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胚胎干细胞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结构:、、。
(2)将四种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细胞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iPS的形成说明导入的四种遗传基因能够影响皮肤细胞中基因的。皮肤细胞能够被诱导形成iPS,是因为皮肤细胞具有。
(3)在培养iPS的培养液中加入,可以诱导iPS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和两大难题。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液中还必须加入、。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
根据所学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应用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高压蒸汽灭菌。
(2)锥形瓶接种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________污染培养基。对无菌操作时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________的方法彻底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用酒精擦拭不能达到目的。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________的表面,进行培养。
(4)平板划线操作(如右图所示)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 ________,待接种环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 ____________。
②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第一区。
③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____划破。
(5)土壤中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由于它们体内能合成________,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到徨化作用。统计样品中的分解尿素的活菌一般用______法,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土壤取样→______→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细菌的计数。
(6)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 mg汞或者0.1 mg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Kg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_______,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和,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________。
(4)分析上表,针对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