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表现型,受单基因(A、a)控制。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双亲(父母)性状 |
家庭 数目 |
油耳 男孩 |
油耳 女孩 |
干耳 男孩 |
干耳 女孩 |
一 |
油耳×油耳 |
195 |
90 |
80 |
10 |
15 |
二 |
油耳×干耳 |
80 |
25 |
30 |
15 |
10 |
三 |
干耳×油耳 |
60 |
26 |
24 |
6 |
4 |
四 |
干耳×干耳 |
335 |
0 |
0 |
160 |
175 |
合计 |
|
670 |
141 |
134 |
191 |
204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油耳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Aa
C.从第一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现3∶1性状分离比,原因是第一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D.根据调查数据无法判断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由于S型菌中含控制荚膜多糖合成的基因的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能合成荚膜多糖,结果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变异的原因是染色体畸变 |
B.荚膜多糖是基因表达的产物 |
C.一个环状DNA分子上与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部位有多个 |
D.转录产生的mRNA须经过加工后才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1(Dd)由于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D和d),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下列哪项不是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
B.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
C.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足够多 |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对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作用形成磷酸二酯键只发生在AB段 |
B.在BC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可为完整体细胞的1/2倍 |
C.CD时由于两侧纺锤丝的作用力使着丝粒一分为二 |
D.DE段的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组蛋白等组成 |
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的物质,不通过脂双层,但具有选择性 |
B.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
C.载体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前后形状不变 |
D.载体蛋白参与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一定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
下列关于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都能产生水 |
B.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有ATP合成酶 |
C.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合成蛋白质 |
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单位膜上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