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水稻高秆( T ) 对矮秆( t )为显性,抗病( R )对感病( r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 3:1 ,抗病:感病= 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 
|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16种 | 
| C.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9种 | 
|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 
下面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
|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 
| B.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 
| 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 
|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 )
| A.该孩子的性别 | B.这对夫妇生育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 | 
| C.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 | D.这对夫妇再生患病孩子的可能性 | 
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 | 
| 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 
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 
| B.两  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  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 C.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 | 
| D.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 
|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 
|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3∶1∶3∶1 | 
|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