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实际电流表有内阻,测量电流表Gl的内阻rl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量程为0~5mA,内阻约为300 Ω
②电流表G2:量程为0—10 mA,内阻约为40Ω
③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Ω
④定值电阻R2:阻值为200Ω
⑤滑动变阻器R3:阻值范围为0一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4:阻值范围为0—20Ω
⑦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很小
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Ro应选    ,滑动交阻器R应选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要求,在图乙中连接实物图,
(3)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为电路安全,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到电压为0处);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至某一位置,记录G1和G2的读数,分别记为I1和I2;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各次G1和G2的读数I1和I2
④以I1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丙所示,
⑤根据I1-I2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Ro,得到待测电流表Gl的内阻表达式为r1=     .(用k,R0表示)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求:


(1)斜面的倾角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时的瞬时速度

某组同学用下面(a)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应保持 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叫 。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利用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进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2)实验过程中,难以直接得到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所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那么可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的条件是
(3)利用上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图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的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的过高了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①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同一组数据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与细线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
C.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了方便计算合力的大小,方向间夹角应为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际结果画出的图。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F与两力图示中,表示理论值的是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于弹簧的型变量做出的描点,如图所示:

(1)在根据描点作图线。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