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阅读《有才与用才》一文,回答后面题目。(共9分)
有才与用才
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
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
(4)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请概括选文的论点。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第二节写“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目的在于阐述民族生命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三节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选文第四节“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壮绝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例如:________。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选择一点,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开放探究。
文中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生命的前进?”请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当时中华民族的“崎岖险阻”“艰难境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三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能力提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受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中的“不全是坦平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坦平的?”
第2小节中“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________。
“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与下面选项中的“老”意思一样的是

A.老房子 B.老手 C.老地方 D.老早

“在这段道路中,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的“亦”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大钊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原文前后共用了四组比喻,请概述如下:
①以________比________②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③以________比________④以________比________
怎样理解本文的题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互换位置,并不改变题意,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①用长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②用扬子江、黄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课外阅读:
两条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着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情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路的入口——一条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另一条却将行人引入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到:“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陡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穿射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他父母为他的幸福所做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个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再来痛苦的叫喊:“青春呀,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给划线字注音。
静()立()动()
落()教()诚()
解释词语并造句。
老态龙钟:
黯然失神:
“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正路”指的是什么?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几句古诗概括最后一段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