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做题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回答下列与玉米秸杆的处理有关的问题。
(1)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牛一般没有分解其的酶,但其胃内有一种微生物可以帮助其分解,这种微生物与牛的种间关系为 尿素并不是牛马的必须营养,过多甚至对其有害,但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其草料内喷少量尿素,据此题的信息你认为尿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秸杆粉碎后可以用来作为蘑菇的培养基质。对培养基和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分别是 , 。
(3)青贮加工技术。将成熟期玉米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其铡碎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储藏。秸杆处理后,气味微酸(乳酸菌生活的产物)芳香。上述“压实密封”的目的是:人为造就一个 环境,利于乳酸菌的 。用经这样处理后的秸杆饲喂牲畜的好处是: 。
(4)下面是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
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 ,步骤(四)中鉴别培养基中常加 从而使其呈现均匀的红色,步骤(四)中应挑选产生 的菌落即为所需菌落。
百合(二倍体,2n=24)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粉色百合中存在少量绿色个体,研究者发现,绿色百合细胞液呈弱酸性,而色素在此环境中表现为绿色,生理机制如下:
(1)a过程所需要酶参与; b过程中沿着mRNA运行并认读遗传密码,进而合成蛋白R,蛋白R应存在于(结构)起作用。
(2)研究发现,野生粉色百合的细胞中存在一种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该mRNA与R基因所转录的mRNA序列相似。下图为两种mRNA的差异部分对比,由此推测少量绿色个体出现的变异类型是,该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的原因是。(AUG:甲硫氨酸(起始),GAU:天冬氨酸,GAC:天冬氨酸,AUU:异亮氨酸)
(3)含基因H的百合,香味浓烈,其等位基因h,不能合成芳香油,无香味。降低百合香味是育种者试图实现的目标。基因R可抑制百合香味,且这种抑制具累加效应(抑制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清香、芳香、浓香),2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批芳香型百合,请用这批百合,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杂交育种获得一批清香型、能稳定遗传的百合。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说明。(不要求写配子)
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请帮助他们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原理是。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第三步:。
(3)结论:
沙棘对干旱缺少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是治理荒漠化的常用植物。某科研小组在夏季的晴天对某地区三种沙棘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下图1、2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从图1和图2看,直接影响碳反应的环境因素是。在调查的时间段内,三种沙棘中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是沙棘。
(2)在严重荒漠化土地上栽种沙棘到形成沙棘林的过程属于演替,当沙棘林各种生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阶段。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大于、等于、小于)总呼吸量。
(3)沙棘木蠹蛾爆发会引起沙棘林木大面积死亡,从营养结构方面来看原因是。白僵菌能寄生沙棘木蠹蛾致死,引入白僵菌增强了该沙棘林自我调节能力,使沙棘、沙棘木蠹蛾、白僵菌三者通过调节保持该沙棘林的稳态。
果蝇因繁殖快、易饲养和染色体数少常作为遗传学研究对象。
(1)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形成单体的变异原理属于。果蝇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为隐形基因,为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二倍体无眼果蝇与野生型单体(纯合有眼)果蝇交配,获得F1代;
②统计F1代的,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1代,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F1代,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某果蝇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异,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基因D,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形基因d(如图)。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若以该果蝇为父本,测交后代中有表现为红色性状的个体,请提出两种合理解释
,
。
(3)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红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基因(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如左下图),在没有基因突变情况下,亲代雌蝇产生异常卵细胞的同时,会产生异常第二极体。
①参照左下图,请在方框内画出与异常卵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细胞图(要求标出相关基因)。
②请写出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红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的遗传图解(配子中仅要求写出参与形成该异常个体的配子基因型)。
现代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是免耕法,2,4-D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于种植禾谷类的田间以杀除双子叶植物类杂草。为研究2,4 – D对植物的调节作用,有实验小组做了“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请你按照下表进行分析回答:
组别 步骤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F组 |
配制溶液 |
蒸馏水 |
20mg/L 2,4-D 溶液 |
50mg/L 2,4-D 溶液 |
80mg/L 2,4-D 溶液 |
110mg/L 2,4-D 溶液 |
140mg/L 2,4-D 溶液 |
选择插条 |
选取该植物生长日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支,随机均分成六份,并编号 |
|||||
浸泡插条 |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h |
|||||
扦插及培养 |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
|||||
实验结果 |
![]() |
(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mg/L之间。
(3)实验结果说明。
(4)有人提出上述实验处理的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用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数目。
请设计表格,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