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病毒RNA的复制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hBXb(如图所示)。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B纯合(XhBXhB XhB Y)时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是b的等位基因,B是分裂间期时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
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b基因,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
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不会出现棒眼雄果蝇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
B.一定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基因和新性状 |
C.能获得与亲代不同的表现型,但一定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
D.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通过相互杂交即可完成 |
下列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可遗传变异 |
B.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 |
C.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D.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没发生变异 |
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
B.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 |
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
D.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
某雄性果蝇表现型正常,但其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甲图所示。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变异为交叉互换 |
B.观察异常染色体形态应选择普通体细胞 |
C.若不考虑其它染色体,理论上该果蝇能产生6种精子 |
D.该雄性果蝇与正常雌果蝇交配不能生育染色体正常的后代 |
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A
雌性小鼠B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