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风带为( )
A.北半球信风带 | B.南半球信风带 |
C.北半球西风带 | D.南半球西风带 |
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炎热干燥 | B.高温多雨 |
C.寒冷干燥 | D.温和湿润 |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
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 B.泥石流 |
C.洪涝 | D.塌方 |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
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 B.台湾省 | C.湖南省 | D.云南省 |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
B.类型齐全的特点 |
C.爆发频繁的特点 |
D.规模巨大的特点 |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
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