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考察队对图2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Kl、K2、K3、K4 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处K2、K3取得相同的石灰岩,Kl、K4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处属于
A.背斜成谷 | B.背斜成山 |
C.向斜成谷 | D.向斜成山 |
若在K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K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A.35m | B.55m | C.65m | D.75m |
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
B.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
C.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
D.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
上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 B.B | C.C | D.D |
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被称为标准值。图甲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下列各 题。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 |
D.1995——2005年间,经济发展快于城市化进程 |
目前,我国城市化属于图乙中的
A.Ⅰ型 | B.Ⅱ型 | C.Ⅲ型 | D.Ⅳ型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泛滥 | B.滑坡、泥石流 |
C.生态建设 | D.水利工程建设 |
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中青年为主且多跨省迁移 |
B.多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
C.迁移距离较短且多省内迁移 |
D.自发迁移为主并待工程建成后返回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润地区大于干旱地区 | B.南方大于北方 |
C.海洋大于陆地 | D.山地、高原大于平原、谷地 |
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 B.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
C.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读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在郑渝铁路规划的两种方案中,与方案①相比,②方案( )
A.占用耕地多,征地费用较高 |
B.直线距离近,工程造价低 |
C.沿线城市较少,人口稀疏,效益较低 |
D.沿河谷延伸,地势起伏较小 |
郑渝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
A.促进人口跨省流动,缓解人地矛盾 |
B.扩大经济腹地,成为区域核心 |
C.改变城市形态,限制城市发展 |
D.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快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