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策之不以其道 ( ) ⑵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⑷执策而临之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才美不外现。
深圳市政府今年两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观的认识。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始望见之 B久之不动 C学而时习之 D钱帅登之写出加点字的解释
1.两狼之并驱如故2故令嗥
3.相去数十步4 一狼径去标出下列句子两处停顿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 ②梁欐:栋梁。 ③箭:小竹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日光下澈() ②影布石上() ③窥之正黑() ④良久乃已()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愈以为诚有 | 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C.卷石底以出 | D.何不试之以足? |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 、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明史·宋濂传(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未尝)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⑥。(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⑥不以姓氏:而不称其姓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间召问群臣臧否()②未尝一日去书卷()
③既而帝览其书()④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学无所不通
A.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 B.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
C.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 D.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⑴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读全文,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②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à),便④事左右⑤,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⑥。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
——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
【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②数:责备③诛:责罚④内(nà):纳⑤便:顺⑥左右:君之宠幸⑦便僻:恭敬得很⑧强:勉力⑨与(yù):参预,干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臣请死之()②属托不行()
③君反以罪臣()④再拜,便僻()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A.积于今六十岁矣 | B.苛政猛于虎也 | C.管夷吾举于士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当 此 之 时 饥 者 过 半 矣 君 乃 反 迎 而 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裴侠,河东解①人也。任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⑤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节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人,在今山西境内。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④贞惠:此指廉洁。⑤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乃悉罢之()②为官市马()
③去职之日()④谓诸牧守曰()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与之俱立
A.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 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裴侠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