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1)《南湖早春》前六句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借助想象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
(2)我们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同样是描写早春之景,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赏析《宫词)一诗,完成小题。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2)请赏析诗作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 ,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敲门试问野人④家。
【注】该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所写。按当时风俗,天大旱,地方官员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是苏轼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①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②牛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③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④野人:农夫。 全词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仅 一句就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上片写初夏田园风光,请描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景象。
虽然旅途疲惫,但词人作为一方父母官仍展现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你还读出哪些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共6分)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哪些景象与去年一样?
找出词中点明季节和物候变化的词语,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