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一“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图我国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
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 B.塔里木盆地 |
C.准噶尔盆地 | D.内蒙古高原 |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当地昼长约14小时 |
B.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南 |
C.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46°52′ |
D.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东部 | B.四川盆地 |
C.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 | D.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 |
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 B.受准静止锋影响 |
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 D.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 |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1(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若图2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等高线图,L为河流,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由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 200、1 250 | B.1 200、1 350 |
C.1 400、1 250 | D.1 400、1 350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450米 | B.650米 | C.750米 | D.850米 |
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
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 D.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50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且流向为自西向东 |
B.索道甲、乙间距离可能是800米 |
C.在甲处可看到④地 |
D.山间便道①、②、③、④四处中①处坡度最大 |
若从乙处经居民区向东北方向连接东侧山峰绘制地形剖面图,为突出图中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绘图时应(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