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3 + 4HCl = 2ClO2↑+Cl2↑+2H2O+2N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 |
B.氧化性:NaClO3 <ClO2 |
C.每生成0.lmol ClO2转移0.5mol电子 |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人类第一次获得金属铝是在1825年,由丹麦化学家用无水AlCl3与钾作用制得的。当时由于价格非常昂贵,称为“银色的金子”。直到19世纪后期发明了电解法制铝,才使铝的价格大大下降,使铝成为当今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材料。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
在明矾的检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少量明矾固体配成稀溶液 |
B.取少量明矾溶液置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和酸性BaCl2溶液,观察现象 |
C.用铂丝蘸取明矾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直接观察焰色 |
D.取少量明矾固体置于干燥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内壁现象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 |
B.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要剧烈得多 |
C.除去苯中的苯酚可采用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分液的方法 |
D.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现有10.8 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与足量18 mol/L H2SO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0.6 mol H2 |
B.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NO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0.45 mol H2 |
C.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2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之间 |
D.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之间 |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B.质量之比为3∶2 |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