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用排空气收集时,导管口应放在瓶口 |
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 |
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塞外即可 |
D.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氢气 | B.硫粉 | C.红磷 | D.铁丝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C木炭在O2中燃烧 D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
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烟囱的气体为纯净物 |
B.此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 |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
蒸发结晶 |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
该液体为蒸馏水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 |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的粉末,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A>B
B.反应后A、B可能都有剩余
C.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D.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