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读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关于怎样读书,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四)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儿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了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这里的科学家搞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有科学根据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在文段中,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三)
⑴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⑵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⑶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⑷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⑸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⑹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⑺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⑻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⑼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⑽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随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雪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⑾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⑿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⒀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子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⒁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雪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⒂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⒃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⒄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子真正熟透的日子。
⒅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⒆雪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景。
(选自《散文鉴赏词典》,有改动。)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中“秘密”一词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作者在⑩—⒁段中,对雪山向日葵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和否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雪山向日葵的描写,告诫人们不要盲从,无须谦卑。
B.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雪山向日葵颂扬了具有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精神的人。
C.作者想通过本文揭示:“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竟是一个弥天大谎”。
D.作者向读者介绍雪山下种植了大片“不向日”的向日葵的异域风情。

、认真揣摩第⒃自然段,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对雪山向日葵的描写颂扬了什么精神?

(二)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概括。(4分)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3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二)阅读文章,完成11-15题( 22分 )
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那是我人生中苦不堪言的一年,高考落榜的痛苦,让我一度想到了自杀。我辜负了家人对我的期望,那些日子,我溺在负疚的潮水里,不能自拔。我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得不到一点回报。
为了让我散心,父亲特意请了假,让我陪他去钓鱼。我还不知道父亲会钓鱼呢,我们来到郊区,看到广阔无边的原野,看到一簇簇野花尽情地绽放,舞动着城市里没有的妖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大自然的清新暂时吹散我心头的阴翳。
钓鱼的地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苹果。但那棵果树很高,那些高高在上的苹果,令我只有仰望的份儿。
看我蹲在那里望身后的苹果树,父亲知道我是馋那树上的苹果了。就递给我一根树枝,对我说,A、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我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站了起来,走到那棵树下,拿那根树枝使劲地去够树上的苹果。费了半天劲,终于被我够下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我捧着它,兴奋地向父亲跑去。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说,B、“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父亲的话,让我顿开茅塞。是啊,活着,人生就会有种种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阳光才显得格外耀眼,绿叶才衬得格外鲜嫩。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偶尔会有阴天,或者大雨滂沱。但太阳终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我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父亲说了想重读一年的打算,并在心底发誓,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让自己人生的树上,结出一颗闪光耀眼的苹果。
“这才是我的儿子。”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那天,我们父子俩谈了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霞光满天,我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城,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亲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我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不会吧,你钓鱼的技术不会这么差吧?看回家妈妈怎么笑话你!”
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
我大声地笑着,“爸爸,你告诉了我,要站直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我也告诉你,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
“没关系,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父亲也忍不住大声爽朗地笑着。
在晚霞的照耀下,这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笨蛋老爸”,竟是如此可爱!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品味文中两句话,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父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仔细揣摩父亲的话,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句,说说父亲的言外之意
A、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B、“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选择句父亲的言外之意是
、父亲其实不会钓鱼,他让我陪去他钓鱼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人说文章的标题《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很好。请你分析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一)阅读文章,完成6-10题
给自己找个对手
①人生在世,不仅需要朋友,同样也需要有对手。没有朋友,落落寡欢,形单影孤,生活是寂寞乏味的;没有对手,自己唱独角戏,无从激发斗志,潜能很难得到挖掘,也难以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
②生活上需要对手。喜欢下棋者,要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才能杀得酣畅淋漓;酷爱打球者,要找一个球技不相上下的对手,方可尽兴过瘾。事业上更需要对手。古往今来,凡是轰轰烈烈的事业,有声有色的历史,都是强大的对手激烈碰撞的结果。刘、项争夺天下,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杀得难解难分,于是就有了鸿门宴、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一幕幕历史大戏生动上演。
③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成仿吾、陈垣,最次也是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④姚明在美国NBA的前进轨迹,则步步都是在与对手的厮杀中奋力拼搏,步步都得益于对手的激励和进逼。从大鲨鱼奥尼尔,太阳队的小斯,到魔术队的霍华德,马刺队的邓肯,他的每个对手都有自己的绝招,都会给姚明制造麻烦,每个对手都逼得姚明要拿出招数应对,而每战胜一个对手,姚明就前进一步,在与一个个强大对手的较量中,姚明终于成为NBA的顶尖中锋。
⑤人生也需要对手,没有对手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对手可以激发我们的竞争意识,使我们不甘平庸,不肯落后;对手可鞭策我们不敢懈怠,不肯放松,永远进取;对手可使我们保持危机感,始终心存忧患,在激烈的竞争中升华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很可能就是落后的开始,没有对手,就会自高自大,成为井底之蛙;没有对手,就会自得其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有对手,就会鼠目寸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没有对手,就会裹足不前,得过且过,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⑥因而,我们如果没有对手,就要主动给自己找对手,一看到他,我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觉察出自己的差距;一和他比较,我就不敢懈怠,就得打起十分精神去迎战;一想起他,我就充满了不服输的劲头,我就渴望真刀真枪地比一回,分个输赢高下。倘若有了这样的对手做伴,就能树立强烈的对手意识,时时在激励、鞭策我们,奋斗几十载春秋,我们即便成不了伟人名流,也不会一事无成,即便不会名扬天下,也不会蹉跎人生。我们将在和对手的不断较量中,成长成熟,趋善趋美,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从全文看,为什么“人生也需要对手”?
、有的同学认为第③段举了鲁迅的例子第④段又举姚明的例子,有重复之嫌,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第五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我们如果没有对手,就要主动给自己找对手”,请结合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来寻找我们的对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