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
|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制度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
|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 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④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 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 |
| 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 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
| D.“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观察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
|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
|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