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对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统计。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年份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 增长率 |
-0.3 |
1.9 |
-2.5 |
3.6 |
6.8 |
3.4 |
2.8 |
3.4 |
4.6 |
3.0 |
A. 80年代初的经济波动表明美国深陷经济滞涨的困境
B. 82年后的持续增长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结果
C. 80年代初期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西欧和日本的竞争
D. 82年后的持续增长表明里根政府的调节和干预有效
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建议天皇:“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②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
③“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
|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
|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
|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
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他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渎神和腐化青年”而受到审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材料表明
| 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
|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