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国家
总人口
(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
百分比
城市人口
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 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 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 200
89%
11%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④②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