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A. | 古典主义 | B. | 浪漫主义 | C. | 现实主义 | D. | 现代主义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 B. | 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
C. | 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D. |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 宗法制的终结 | B. | 察举制的完善 |
C. |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 D. | 科举制的推行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 B. |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
C. |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D. |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 | 土地的使用权 | B. | 土地的用途 |
C. | 土地的所用权 | D. | 土地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