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 A.“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
| C.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某同学在进行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选取的图片有



①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②胡佛村——“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 “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32年3月12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就《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作用和美国民众进行了交流,你认为该法的作用有
①缓和社会经济中的供需矛盾
②扩大内需,刺激了生产
③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④刺激出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罗斯福明确表示:“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政府的关心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缓和社会矛盾 | B.降低失业率 |
| C.劳资矛盾加剧 | D.扩大了内需 |
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
| A.罗斯福新政 | B.经济危机 | C.美苏和解 | D.新经济政策 |
1930年12月2日,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说明
| A.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危机 |
| B.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 C.美国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
| D.胡佛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加速经济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