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通判许君传(12分)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① 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渔人甚异之 | B.怅恨久之 | C.水陆草木之花 | D.至之市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
|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
|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
|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值母病笃 ②向者
③而其弊始除 ④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译: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译: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僮。 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
(1)胁以白刃,不从 ()(2)广平生实用左手()对于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
| 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
| C.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
| 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
赵广拒画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下列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
| 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 |
| 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 |
| C.《清贫》的方志敏 |
|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上文节选自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一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选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
(1)
(2)
(3)(每空不超过五字)
(甲)于是入朝见威玉,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亲贤臣,远小人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请你分别说说甲段文字中三个“莫不”和乙段文字中“未尝不”的表达作用。
请联系文章说说诸葛亮与邹忌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和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①,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②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③。”及总角④,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⑤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 C.转见于色 (看见) | D.望阶趋席(快走)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 |
| B.于是审其量其一犬坐于前 |
| C.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中的节奏停顿。
卿 欲 守 法 而 使 朕 失 信 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复断之以法
④天下无冤狱: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②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从选文看,戴胄与唐太宗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