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人民日报》曾出现过这样一些报道,“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这些报道反映出:( )
A.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 |
B.“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 |
C.农业发展水平空前绝后 |
D.农业合作化成果显著 |
如图,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成曾讲到,“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了经济特区 |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下列对“文化大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错误发动 |
B.“文化大革命”是一场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C.“文化大革命”期间指1966年—1976年 |
D.1976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建立经济特区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C.实行一国两制 | D.建立特别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