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
发明者 |
国家 |
发明成果 |
1782年 |
瓦特 |
英国 |
改进蒸汽机 |
1825年 |
史蒂芬孙 |
英国 |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
1866年 |
西门子 |
德国 |
发电机 |
1882年 |
爱迪生 |
美国 |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
1885年 |
卡尔·本茨 |
德国 |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飞机 |
1876年 |
贝尔 |
美国 |
电话机 |
1894年 |
马可尼 |
意大利 |
无线电报 |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材料来源[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互联网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与第一次相比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阅读材料:
2000年,全国有中小学六十四万多所,中小学生两亿多人。全国85%的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这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
请回答:看材料中的数据,九年义务教育能如此普及和哪项发展战略分不开?
联系你所接受的义务教育,说一说已经几年了?现在是进行哪一年的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3月20日,两个女学生在瑞士留学,每年学费加零用一年要花30多万元,3年下来,两人都花了100多万元,但对留学的收获,她们都很茫然。”
材料2:“来自上海的小万今年24岁,他认为自己出国一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他选择出国留学,目的是把国外最先进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国。”
材料3:从法兰克福到北京,公务舱的价钱约为经济舱的两倍,达8000多元人民币。两位中学生模样的同学在靠窗的公务舱坐席上坐着,眯着眼,听着耳机。记者问及在欧洲这一年的花费?他们说是学费17万元人民币;问及在欧洲一年有哪些收获?他们回答是:英语口语有长进,跑了11个国家,坐汽车,乘火车,花的钱也不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自费出国留学花几十万值不值?低龄学生有无必要出国?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试着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问答题(共20分)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为适应新的形势,巩固秦朝的统治,秦皇首创什么制度?
(3)汉武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秦皇和汉武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影响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鲜卑姓 |
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贺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楼 |
楼 |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