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
|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 |
|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
| 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
右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
| B.曲线b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变化 |
| C.曲线 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
| D.曲线d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 |
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 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若1是Y染色体,则2 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④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4条
⑤若1上有一个A基因,则在2的相同位置可能是A基因或a基因
| A.只有二种说法正确 | B.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
| C.只有四种说法正确 | D.都正确 |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前者各时期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
| B.后者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前者没有 |
| C.前者仅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还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 D.分裂时前者DNA平均分配,而后者DNA为随机分配 |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这至少是()次分裂的分离期。
| A.第一 | B.第二 | C.第三 | D.第四 |
甲乙丙是同一个生物的三种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器官 |
|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
|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
| D.乙、丙图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是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