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 |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
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
某基因的一个片段在解旋时,a链发生差错,C变为G,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全部基因的
A.100% | B.50% | C.25% | D.12.5% |
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I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
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
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
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
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1/2 | B.5/8 | C.1/4 | D.3/4 |
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
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 |
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 |
C.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并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吸入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 |
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