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细胞内一定含有叶绿体,一定能固定CO2,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
C.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 |
D.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消费者 |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计数 |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
D.-2 ℃ ~2 ℃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
B.棉蚜数量的增加受到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