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有利于加快产热 |
| B.面色苍白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
| C.此时内环境发生变化,下丘脑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 |
| D.肝脏、甲状腺等人体结构参与该过程的调节 |
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扎起来;
②用a、b、c三个瓶子均从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 h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 h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ω)mol/瓶 |
|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
|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 v)mol/瓶 |
|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mol/瓶 |
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因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一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遗传信息缺失可能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
| B.如能激活癌细胞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死亡 |
| C.蝌蚪尾部细胞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
| D.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的数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推论不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
1 |
2 |
3 |
5 |
7 |
8 |
10 |
| CO2变化量 mg/(100cm2·h) |
+2 |
0 |
-2 |
-6 |
-10 |
-12 |
-12 |
A.光照强度1k1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 klx增强到8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减小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
|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
| C.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
|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
A.Benson与M.Calvin予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网的光照时
|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放射性物质分布 |
| 1 |
20 |
12种磷酸化糖类 |
| 2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 3 |
2 |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食物) |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