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生理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表示结构。图2表示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③表示 ;⑥表示 。 “⑥→⑤→⑥”的循环叫 。甲上呈蓝绿色的色素是 。
(2)限制图2中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e点到f点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物质⑦”的去向是扩散到 。
分析下列培养基配方,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 |
葡萄糖 |
KH2PO4 |
FeSO4 |
NaNO3 |
MgSO4·7H2O |
青霉素 |
琼脂 |
蒸馏水 |
含量 |
30g |
1g |
0.01g |
3g |
0.5g |
0.1万单位 |
15g |
1L |
1.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根据用途划分,则属于_______培养基。根据培养基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_。
2.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将三块沾有1万单位抗生素X、10万单位抗生素X和25万单位抗生素Y的圆纸片放在每个菌苔上。经24小时培养后,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数据如下表。
细菌 |
抗生素(浓度) |
||
X(1万单位) |
X(10万单位) |
Y(25万单位) |
|
E.coli |
7mm |
14mm |
18mm |
S.albus |
32mm |
36mm |
17mm |
B.subtilis |
8mm |
16mm |
26mm |
3.比较1万单位抗生素X和10万单位抗生素X在控制E.coli和S.albus方面的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病人感染B.subtilis而患病。请解释用25万单位抗生素X治疗该病人是不明智做法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与自稳态。
下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__________ (填字母)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________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垂体可分泌_______ (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___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_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________模式调节分泌量。
图甲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图甲中___________(填字母)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乙中[ ] __________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__________结合的能力。
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
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
5.下图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下图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每平方米植物叶片每小时O2吸收量表示)。
1.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0-D间,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的D点时,该植物每平方米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克;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D点时,所产生的O2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3.叶圆片y比叶圆片x_______(轻或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y-x)g 可代表_______。
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
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
4.叶圆片z比叶圆片y____________(重或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
6.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_______g。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进化。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 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__________的结果。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