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一对野生型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F1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值总是接近3:1。现用F1中的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F2中出现了一只野生型雄果蝇。研究发现,该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某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抑制基因,使突变型性状恢复为野生型性状,这种突变称为假回复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研究常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                        
(2)F1中突变型个体的出现不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理由是           
(3)在发生假回复突变前,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4)要判断抑制基因的显隐性,可用该雄果蝇与多只          雌果蝇杂交,若子代    ,则抑制基因是显性基因:若子代           ,则抑制基因是隐性基因。
(5)若在假回复突变个体中仍能检测到突变型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则抑制基因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来使突变型恢复为野生型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多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着丝点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着丝点不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着丝点不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着丝点分裂

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l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l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l:l:l: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l:1,甜与非甜比例1:l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行为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