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水蒸发制冷 |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
A.用声呐装置测潜水艇的位置 |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 D.预测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以下物体的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
A.感到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 B.冬季教室外的最低温度 |
C.正常健康的成年人体温 |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挥动的手臂 | B.挂在胸前的哨子 |
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 | 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 |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