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999—2006年部分省区由于复种制度变化导致的水稻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省份 |
1999年 |
2002年 |
2006年 |
甲 |
—31 |
—435 |
—540 |
乙 |
87 |
—32 |
193 |
安徽 |
2 |
—30 |
39 |
广东 |
—82 |
—269 |
—302 |
近年来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 | B.劳动力流失 |
C.稻米供过于求 | D.城市用地扩大 |
结合表中资料判断甲、乙两省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福建、黑龙江 | B.江苏、西藏 |
C.湖北、云南 | D.浙江、江西 |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1、2小题。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小题。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 B.棉花种植 |
C.林产品加工 | D.水力发电 |
在图中所示的区域,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
B.地表崎岖不平 |
C.河水流速快 |
D.泥沙淤积严重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1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小题。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 B.1977—1984年 |
C.1980—1989年 | D.1989—2000年 |
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 B.长江 |
C.辽河 | D.黑龙江 |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
D.连续干旱 |
图1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小题。Q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 B.230米 |
C.340米 | D.420米 |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 B.310米 |
C.360米 | D.410米 |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1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2小题。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
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 B.中心商务区 |
C.住宅区 | D.文化教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