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过程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的一部分,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低,则(    )

A.甲可能位于极地高压带
B.乙可能位于副热带高压带
C.气流②可能属于信风带
D.气流②可能属于西风带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甲、乙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环节(    )

A.①是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来源
B.②不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③使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
D.④的运动方向不受下垫面影响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洋流(    )

A.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作用 B.②为西风漂流
C.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湿作用 D.④影响下易形成渔场

如果该图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模式,甲、乙分别表示岩浆岩和沉积岩,则(    )

A.①表示地壳运动过程 B.②表示内力作用过程
C.③表示变质作用过程 D.④表示外力作用过程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经济增长为主 B.经济发展居第一位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我国古代道家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回答14~15题。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
C.大规模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或火耕``````”,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13题。
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D.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