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制造业升级换代,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以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主要是为了应对
A.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 | B.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
C.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 D.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
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的企业最可能是
A.汽车制造 | B.玩具制造 |
C.普通服装 | D.玻璃制造 |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回答16~17题。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A.西南、西北地区 | B.京津、华北地区 |
C.东北和华北地区 | D.华东、华南地区 |
“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
该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 B.市场 | C.农业技术 | D.交通 |
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环境污染加剧 |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 “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据此回答12~13题。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生活习惯 | B.滥砍乱伐 |
C.执法不严 | D.气候变迁 |
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先移民,后治理 |
B.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
D.建水电站 |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 B.美化环境 | C.防风固沙 | D.净化空气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最主要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
读图,完成7~9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土壤 |
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A.水源充足 | B.热量充足 | C.地形种类多样 | D.土壤肥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