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
D.神创论观点 |
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
A.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
B.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体 |
C.构成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
D.对万事万物一切具体特性的总括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它的不断创新也是在广泛吸收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据此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B.是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关系的具体科学 |
C.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D.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也是在广泛吸收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 |
B.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
C.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甲、乙两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乙说:“也不尽然,物质应该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对甲、乙两同学的说法,你认为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甲是对的,乙是错的 |
B.甲是错的,乙是对的 |
C.两者都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因而都是错误的 |
D.两者都是正确的,甲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乙是就物质的含义而言的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