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表明 ()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
几年前,中科院曾预测“刘易斯拐点”将出现,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拐点”之说似乎不攻自破。而2012年春节后的“用工荒”却为“拐点”拉响了警号。其实,如果不将“拐点”的出现预设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那么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拐点”的判断是基本符合实情的。材料对于我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分析,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分析事物最基本的依据
②“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判断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实践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多分辨率、三维描述,也可以说就是虚拟地球。其中,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重要的技术基础。下面对“数字地球”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地球”一经我们的创造就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以外 |
B.“数字地球”的出现说明“真实地球”已经被我们打上深深的烙印 |
C.“数字地球”相对应“真实地球”而言,只是我们形象化的想象 |
D.“数字地球”的出现凸显了人类的本质能力,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