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 B.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 |
C.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 D.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 |
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 |
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 B.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
C.三教的调和 | D.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 B.汉朝丞相 |
C.唐朝六部尚书 | D.明朝内阁大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