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
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D.参加反应的“![]() ![]() |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A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
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 CO |
点燃混合气体 |
C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D.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