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骚”中的“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文采”一词。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句子,它能让你联想到《沁园春·雪》中哪一句?为什么?二者之间有不同之处吗?
古诗文阅读。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作者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表达诗人的心情。
发挥想象,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