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 |
C.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
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
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 |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 |
小麦籽粒色泽由4对独立存在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63红粒:1白粒,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的是()
A AabbCcDd×AabbCcDd B.AaBbCcDd×AaBbccdd
C.AaBbCcDd×aaBbCcdd D.AaBbccdd×aaBbCcDd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B、h表示)位于x染色体--;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W、w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向眼灰身雌果蝇与一红眼黑身雄果蝇杂交,子一代雌雄果蝇全部表现为灰身,但子一代出现了一只红眼雄果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子一代红眼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则子一代红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
B.若子一代红眼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子一代红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C.若让子一代果蝇随机交配后淘汰F2中的全部黑身果蝇,则剩余的全部F2中的果蝇组成的种群中W的基因频率为100%
D.若让子一代果蝇随机交配,F2中出现红眼灰身雌果蝇、白眼黑身雄果蝇等非亲本类型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如果将来自于非洲爪蟾的网织红细胞的珠蛋白的mRNA,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如果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则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外源mRNA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
B.珠蛋白mRNA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核糖体 |
C.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
D.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
若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