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 .
(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 写出NaCN的电子式__________,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2)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CN―中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要探究Cu2+对双氧水氧化CN―是否起催化作用,请你完成下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己知: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步骤: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支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与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催化剂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起到重大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同学X观察甲中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由此得出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其结论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mL。
②放出1/3气体所需时间为 min。
③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 (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⑤解释④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___ __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制备氯气设计了下列装置,
请回答问题:
(1)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 (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填甲或乙)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含少量的Na2O)的纯度。
(1)甲组同学拟选用图1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写出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组同学选用最简单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 乙组同学仔细分析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认为:水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氧气, 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②实验结束后,在读取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时,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用A、 B、C字母表示)
A. 视线与量气管k中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B. 等待实验装置冷却
C. 上下移动量气管k,使k中液面与H中的液面相平
③若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wg,实验前后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V2(换算成标况)。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 (含w、V的表达式)。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己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钢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可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鼓气的速度很重要:
①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②若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会停止,原因:,
③若鼓气速度过慢反应也会停止,原因:。
(5)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丙。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上述反应中,盐酸表现出性质是。
(3)实验开始时,某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
方法是
(4)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错误的是。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浓硫酸
(5)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4L,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