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象蓝藻一样,结核杆菌是自养生物 |
B.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
D.具有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
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
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
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
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 |
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会出现表现三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失和易位可以分别导致图中甲、乙所示现象的出现 |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
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在老鼠中,基因C决定色素的形成,其隐性等位基因c则为白化基因;基因B决定黑色素的沉积,其隐性等位基因b在纯合时导致棕色表现型;基因A决定毛尖端黄色素的沉积,其隐性等位基因a无此作用;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基因型为C_A_B_的鼠为栗色鼠。有两只基因型相同的栗色鼠甲、乙,其交配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例约为:栗色:黑色:白化=9:3: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仅考虑老鼠体色有色和白化的遗传,则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B.这两只栗色的双亲鼠的基因型均为CcAaBB |
C.其后代白化鼠中纯合子占白化鼠的1/3 |
D.其后代栗色鼠中基因型有4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