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③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④所有的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线粒体是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者
⑥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④⑤ |
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 D.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 |
B.在AB段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C.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
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a.赤霉素;b.赤霉素和脱落酸;c.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6—甲基嘌呤在第11小时加入,见图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的萌发只受赤霉素的调节 |
B.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
C.脱落酸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的合成 |
D.对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
若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处理活的洋葱根尖,1h后洗去游离15N标记的胸腺嘧啶,几小时后检测放射性;若用15N标记的尿嘧啶处理另一同样的材料,1h后洗去游离的15N标记的尿嘧啶,几小时后检测放射性。其结果是()
A.二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
B.二者都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
C.前者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
D.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a=0.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下列对后代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
B.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 |
C.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 |
D.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