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带火星的卫生香可研究酶的高效性 |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下列中哪一项不是免疫功能异常所致?
A.吃了蚕豆后全身皮肤发痒、局部红肿 |
B.类风湿心脏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
C.接触了H1N1流感病人后被感染 |
D.AIDS病人死于多种感染和并发症 |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外正内正 | B.外负内负 | C.外正内负 | D.外负内正 |
人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不正确的解释是
A.血浆中有多种物质如HCO3-、HPO42-能起缓冲作用 |
B.从乳酸上解离下来的H+能与HCO3-作用生成H2CO3 |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C.神经—体液调节 | D.体液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