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
| A.C5H11O2NS | B.C3H7S | C.C4H11O2S | D.C5H10O2NS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
下图是甲、乙两个家庭的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甲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乙家庭的父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
| A.1和3 | B.2和3 | C.2和4 | D.1和4 |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一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生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其染色体组成是44+XXY)并色盲的儿子,那么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
| A.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 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
| C.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 D.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全部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不抗病和若干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 A.2/10 | B.7/10 | C.2/9 | D.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