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路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眩耀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得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小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存在着啊!
奶奶说:“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结合句意,分别说说文中两个加点“长”的含义
“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得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阅读答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
学完课文。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吧。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美丽。湖水( ),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青绿,又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一颗( )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 )。湖水映照着怪石丛林,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环绕着赛过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 )。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内,再依次写在横线上。
美不胜收清澈见底光彩照人灿烂夺目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首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 )、( )、( );接着写了映在湖水中的像蓝纱巾的( ),像点点花纹的( )、( )、( )、( );然后写了湖周围的( ),湖中小岛像( );最后写了阳光照在水面的景色,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 )。
3.用“像……像……又似……”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 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仿照( )仿佛()饱览( )
3.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第_________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4.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领悟。
(一)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 ]不帮助他,[ ]给他雪上加霜。我[ ]想锻炼他,[ ]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 ]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 ]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缩成一团。
1.在[ ]里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三个和“雪上加霜”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出“我”当时怎样的心情?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在括号里面。
(1)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 )
(2)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缩成一团。( )
5.上面两段文字,属于人物描写中的(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6.此时此刻,两个小时对“我”来说是多么漫长啊!你知道有哪些词或俗语描写这种情形吗?请试着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解释词语。
聊胜于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授一张路线图”在文中指____________。进一步体会,“路线图”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播种希望的日子
康纳德·克奇尔
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州的爷爷那里。
我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可是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我流连忘返。“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
“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种西瓜。”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我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西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棵大橡树下,爷爷教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瓜子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会早点儿长出来的。”
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年龄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或是慈爱的爷爷哄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
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文中爷爷的做法是怎么看的?你喜欢他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好词好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