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试管底部均没有晶体),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
B.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已知:①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3、SO2和O2;②SO3、SO2都能被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利用下图装置加热10.0g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
A(试管+粉末) |
B |
C |
反应前 |
42.0g |
75.0g |
140.0g |
反应后 |
37.0g |
79.5g |
140.0g |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A.4CuSO44CuO + 2SO3↑ + 2SO2↑ + O2↑B.3CuSO43CuO + SO3↑ + 2SO2↑ + O2↑
C.5CuSO4 5CuO + SO3↑ + 4SO2↑ + 2O2 ↑
D.6CuSO4 6CuO + 4SO3↑ + 2SO2↑ + O2↑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
B.图②:水的电解 |
C.图③:向HCl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 (OH) 2溶液 |
D.图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
B.溶解步骤中,若所加粗盐未充分溶解,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 |
C.过滤步骤中,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
D.蒸发步骤中,需持续加热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为止 |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汽油能清洗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③凡是pH<7的降雨,都可称为酸雨;④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⑤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⑥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均会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Cl-、OH- | B.Fe3+、Cl-、NO3- |
C.Na+、Ba2+、CO32- | D.Na+、H+、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