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滕宾
①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干系。好雨初睛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②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无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1)填空:(3分)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的名句化用而来。
第二首中“蜗角名,蝇头利”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渔家傲
范仲淹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③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②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③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有人说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联中,将“抱”字改为“枕”字更为合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2)两首诗都写了边塞之景。请你从写景内容和景物描写的作用两方面简要分析兩诗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韩诗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陈诗的“明月隐高树”和韩诗的“晓月暂飞高树里”,描写的景物是相似的,但一“隐”一“飞”,各得其妙。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8分)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
悯农
陈宗远
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
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注:①不多黄:尚未成熟。
②已分:已料定。
③“条桑”、“蒸麻”:均为农事。
(1)两首诗均以“悯农”为题,请指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之处。


(2)两诗对农人的关注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诗人以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表达悯农之情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请结合作品对这句评语做简要阐释。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