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图1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图2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周天子也姓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1)上述两段材料均涉及西周一项重要的制度,请说出这项制度的名称和实行这项制度的目的。
(2)实施这项制度后,诸侯要对周天子尽什么义务?
(3)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副) 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 (少) 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此种做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三行政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使天山南路复入中国版图。此役之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当时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行省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当时还设立了哪个机构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2分)
(3)材料三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清朝皇帝是谁? 除此之外,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结合下列古代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第一组图①中六次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是谁? 写出一项支撑图②中郑和七下西洋的技术条件。(2分)
(2)第二组图④中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复了台湾? 图⑤康熙帝打败了沙俄后双方签订了哪个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请结合图片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2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宗教的观点?其中哪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
(2)其中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
(3)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宗教和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