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材料三 有一群人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不是社会革命的风云人物,没有过振聋发聩的呐喊,没有过血雨腥风的厮杀,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这些人却默默地在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长远的记忆和深深的印迹,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领域里,我们还在他们奠定的事业基础上前行。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终生奉献于中国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或许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铁路之父”,其实,他的人生画卷正映照着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梦如幻。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
——摘自陈典松《詹天佑》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下面是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责任的不同看法:
观点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
观点二: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回答:根据你的理解,你同意那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1)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2)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折”?
(3)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6分)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5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逢。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空运。德军这时已经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说明了什么?(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一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