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
| 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
|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
|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泛指欧洲落后的封建时代)此评价最适用于( )
| A.义和团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 )
| A.地主阶级 | B.农民阶级 | C.资产阶级 | D.无产阶级 |
以下运动口号中最能全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是( )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扶清灭洋” |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巴黎和会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却拒绝了中国人民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同为战胜国,中法两国不同的命运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 A.弱国无外交 | B.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
| C.中国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 D.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会议 |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
| A.专制独裁 | B.滥用权力 | C.符合宪法 | D.无法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