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但结果却是“形成了亏本生意”,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是
①戴睡帽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②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限
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必然结果④中国民众消费力不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A.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 B.机器不宜进中国
C.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 D.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供应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也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